本書講人嘅六大偏見,唔係好hardcore,幾易睇,有D point已經聽過。比較superise係,有D以前聽過嘅結論原來係流嘅。睇黎可能要係Todo list加個求證category。
諗返起,可信性高嘅收費媒體都值得訂閱,下下求證都幾煩下。
- 六大思考陷阱
- 偏愛故事,而唔係數字
- 熟人嘅故事令人印像深刻,好易以偏蓋全
- 尋求支持性意見
- Infinite monkey theorem
- 你主動去揾大量嘅證據你想證明嘅野,總會有一日撞中你想揾嘅野,但唔代表就係可信
- 說服他人嘅時候要諗下E樣野
- 鮮少正視機遇同巧合係人生中嘅扮演角色
- 對世界有錯誤感知
- 大腦好易呃,幻覺比你想像中常見
- 過份簡化事物
- 記憶好易出錯
- 可以引導人諗起唔存在嘅記憶
- 偏愛故事,而唔係數字
第一章 怪異信念與偽科學思考
- 常識唔係真理,會隨時間改變
- 唔好人信你又信
- 媒體好易會報導失實事物去爭取收視
第二章 有隻小精靈在我肩上
- 懷疑嘅方法
- 陳述證據
- 檢驗主張嘅證據
- 質同量都重要
- 考慮其他可供代替嘅假設
- Avoid trap of 尋求支持性意見
- 評估每個假設嘅可能性
- Is it testable?
- 係咪最簡單嘅解釋?
- 奥卡姆剃刀
- 同廣為人知嘅知識有冇牴觸?
第三章 像科學家般思考
- 好多理論個結論都係互相矛盾
- context dependent
- 科學方法比科學「結論」重要得多
- 科學唔係尋求真理,只係嘗試知得更多
- 人嘅感知係有限,唔可能揾到真理
第四章 機緣巧合所扮演的角色
- 人鐘意有因果關係,成日會聯系唔同事件
- 佛學:有果必有因,有因唔一定有果
- E種諗法會引起迷信
- 人對probability有錯誤嘅理解
- 贏開會贏
- 唔會連續輸
- 人會唔記得負面證據,但對正面證據印像深刻
我認為係刻意練習嘅情況下,最好唔好當事情係巧合就唔理,就算真係巧合,更加要把握練習嘅機會。
第五章 眼見不一定為真
- 大腦會自動簡化熟悉嘅事情
- 做成偏見同錯誤
- 會將事物睇成熟悉嘅野
- 人攰嘅時候好易有幻覺
- 睡前睡後
- 避免感知偏差就要問自己3個問題
- 你想E個信念為真嗎?
- 你預期這件事會發生?
- 如果冇ED預期,你會有不同睇法嗎?
第六章 想像不存在的關係
- 墨漬測驗、用股票過去預測未來,畫人測驗,都係假相關
- 相關性要小心
- 相關唔代表因果
- 方向性
- 可能係A造成B或B造成A
- 第三種變項
- 相關性可能由背後未知嘅第三種變項造成
- 選擇性bias
- 做實驗果時個sample space唔公正
第七章 預測不可預測之事
- 靈媒同占星術技巧
- 冷讀術
第八章 尋求符合預期
- 人鐘意正面嘅答案
- 人傾向做出一致嘅行為,會為自己愚蠢嘅行為辯護
- 「尋求支持性意見」~= 輸打贏要
- echo chamber effect
- 驗證假設,唔好漏左負面證據
- 錯嘅答案更有用
- 就算人被要求提出反證,大約有70%嘅時間會繼續尋求支持性證據
- 提出反證技巧
- 問帶有相反意見的問題
- 如果避免「尋求支持性意見」
- 對自己嘅想法提出問題
第九章 我們如何簡化事物
- 有相似性嘅特點放在一起,會令人忽略
- 代表性做成嘅盲點
- 一個性格似圖書館管理員嘅人好可能係文員
- 文員數量好多,數量E個factor outweight左性格特點
- Regression to the mean vs gambler’s fallacy
- Regression to the mean
- 每次都應該expect result 係接近average
- Gambler’s fallacy
- 用過去result predict未來嘅result
- 由於regression to the mean同過去冇關,因此並唔係Gambler’s fallacy
- 但係人係用過去record去估個機率,有D tricky
- Regression to the mean
- 假設(detail)越多,成立嘅機會就越細
- 刻板印象
- 因「可獲取性」(availability)而錯誤估計機率
- 因為難揾example,而認為發生機率低
- 揾唔到example唔一定係例子少
- 可以係因為人嘅記憶方法
- 以k開頭嘅字少於k係第3個字母嘅字
- 可以係媒體過份強調某件事,令人以為係經常發生
- 可以係因為人嘅記憶方法
- 定錨效應
- TIPS:唔好忽略基礎比率
第十章 框架與其他決策問題
- 規避損失
- 稟賦效應
- 人認為自己擁有嘅野價值比較高
- 令我諗起人係比較鐘意自己嘅idea
- 稟賦效應
- 心理帳戶
- 人將錢分門別類,但實際上所有錢係互通
- 用percentage去諗discount唔係好make sense,要諗absolute value
- 如果有過度規避風險嘅問題,就要擴大心理帳戶
- 人對不勞而獲嘅錢財特別大洗,就係因為放左係另一個心理帳戶
- 馬後炮
- 用理由去解釋事實,但並唔係一個有力證據
- 過度自信
- 過度相信直覺
- 因為人只記得自己正確嘅判斷,唔記得失敗嘅case
- 點同專家嘅直覺balance?
- 保持懷疑
- 過度相信直覺
- 群體統計唔可以用黎預測個人嘅未來
- 總有exceptional case,E個人係咪exception,冇人知
第十一章 錯誤的記憶
- 新嘅經驗會改變過去嘅記憶
- 心理暗示同催眠可以引導人諗起唔存在嘅記憶
- 透過簡單暗示同誘導性問題可以創造虛假記憶
- 搞混記憶中嘅人物
第十二章 來自他人的影響
- 人有服從權威唔質疑權威嘅傾向
- 人有服從團體
- 責任分散
- 以訛傳訛
- 集體思考係道德判斷的退化
- 小心團體極化
- 團隊合作,討論嘅方式,可以令判斷更加準確
- 最緊要係領導鼓勵不同意見
尾聲 一些最後的想法
冇人可以預知未來,就算用最佳決策都唔一定會有好結果。
判斷一個行為,最重要唔係結果,而係佢做出決定嘅行為。
個人感想:有果必有因,有因唔一定有果。好多野唔可以控制,只可以做好準備,增加事情發生嘅機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