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本書共有四章,主要講作者嘅一D唔同嘅想法。書名「像外行一樣思考,像專家一樣實踐」只係第一章嘅內容。本書得四份一個內容係我嘅expectation之內,餘下嘅三章,其中兩章相當精楚,值得一讀。
由於作者係一個居美日籍computer science嘅教授,有D想法同例子令我覺得特別親切,亦都係我鐘意E本書嘅原因。
文中提到「類比電腦」,係利用自然法則去計覺問題嘅答案,係一種幾有趣嘅解決問題嘅方法
思考像素人、執行像專家
主要講點樣做research
- 所謂研究就是面對并然有序的自然世界和法則進行一連串的交涉
- 提出解法嘗試解決問題,自然世界俾返feedback,再提出新嘅想法,直到問題解決為止
- 創意源自幼稚、草率、任性的想法
- 大師嘅思考都係單純,直率
- 質疑成功
- 要有決斷力同勇氣放棄成見
- 唔好俾過去嘅成功經驗限制,錯失機會
- 跳出框框思考
- 創造從省略開始
- 過份注意細節會限制創造力
- 省略過多嘅選擇,集中力量研究
- 要有洞察力,去找出抽象到適當程度嘅理論
- 過份注意細節會限制創造力
- 做研究前,要先諗use case
- 當完成研究時,要令對方有以下諗法
- 「太好了,用你的發明我們就能做這些事了」
- 「這有什麼了不起,我也會」
- 「假使你的研究是正確,那我接下來想做這些事」
- 失敗嘅研究
- 「感覺你好像完成了一個很難的研究,但我聽不懂」
- 思考use case嘅要訣
- 問自己嘅研究對世界有咩益處
- 能幹嘅人係開始研究之前,己經諗好完成研究後會造成咩改變
- 研究use case時,最好先預測未來
- 唔係嘅話,研究完之後個結果己經outdated
- 當完成研究時,要令對方有以下諗法
- 越唔實用嘅研究越高級係錯誤嘅諗法
- 收錢做research,有責任搞清楚研究唔確定嘅地方
- 不確定同曖昧係兩回事
- 有不確定唔係問題,中途及時修正就得
- 收錢做research,有責任搞清楚研究唔確定嘅地方
- 構思力
- 將問題限定係最適當範圍嘅能力
- 任何研究都唔可以期望佢包山包海
- Scope唔可以太闊,唔可以太窄
- 應有嘅假設同初始條件唔可以太多,又唔可以太少
- 研究要鎖定實用嘅問題
- 唔好未試就先放棄
- 寧願試完之後失敗,起碼知道E個方法行唔通
- 站係原地煩惱無助解決問題
- 唔好諗得太複雜
- 只要問題定義正確,大部份都可以完成
- 唔好被刻板印像束縛,要單純,簡單地思考
- 要有專注力同耐力
- 有瓶頸時,要夠堅持
- 沉浸係問題之中,集中精神沉思
- 想像
- 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可能造成嘅狀況,並想像能做出解答之後有幾好
- 發揮想像力,蒐集可用作地基嘅材料
- 必須思考嘅部份有D咩
- 邊D解答可能成功
- 沒命中問題本質,可以唔洗理住嘅假設
- 開始打地基
- 設定例題,由淺入深
- 再思考問題性質同答案之間有咩關係
- 如果解唔開,就要諗解唔開嘅原因
- 逐漸墊高,打穩基礎
- 列出大概嘅進度表,列出嘗試過嘅方法
- 就算進度慢,只要每一步都打穩基礎,總會成功
- 除左諗點樣證明自己嘅諗法正確,仲要試下揾解唔開嘅例題
- 反向思考有助於逼近答案嘅本質
- 想像
- 研究同讀書嘅分別
- 「我希望別人覺得「我很厲害」」嘅自卑感令人鐘意做有標準答案嘅事
- 研究總會遇到瓶頸,要經歷好多失敗,有E種自卑感好難堅持
- 只要有具體目標,就可以正確方向前進或做出合理預測
- 必要時可以調整一下目標
- 越有能力嘅人越易有煩惱
- 從「不可能」起步
- 就算最後發現結果係不可能,知道點解不可能己經係一個成功嘅結果
- 後相反方度切入,可能會有新insight
- 創意要「對人說出口」才有發展空間
- 講自己嘅創意俾人聽,可能以到feedback反思
- 創意嘅假設太跳躍,
- 要去除假設重新思考
- 只係初步嘗試,但係照直覺走下去可能會成功
- E個假設好重要,為左留住假設,必須強化佢嘅根據
- 說明嘅過程,可能會發現一D靈感,令你睇到關鍵,霎時頓悟
- 創意嘅假設太跳躍,
- 怕被人偷走創意
- 講自己嘅idea俾人聽,會有三個可能
- 對方已經知道
- 冇影響
- 對方唔知,但最後冇理到個idea或者做左一D未成氣候嘅research
- 冇影響,如果你成功完成,人地反而會尊重你
- 對方唔知,聽你講完之後開始行動,比你更快完成
- 證明對手才能比你高,就算你冇同佢講,佢都好高機會諗到你嘅idea
- 就算你有冇同佢講,最後都係你輸。所以都係直接認輸
- 對方已經知道
- 講自己嘅idea俾人聽,會有三個可能
- 講自己嘅創意俾人聽,可能以到feedback反思
- 研突人員必需要知道嘅三件事
- 有一套可以得到好結果嘅研究方法
- 對冇結果嘅研究唔會吹水
- 有能力分辨結果嘅好壞
- 三個關於獨創、創造的錯誤常識
- 創意唔會憑空出現
- 係先經過不斷實驗,絞盡腦汁,透澈了解問題之後先會恍然大悟
- 有創意嘅人成績都好
- 博學多聞,反應好快
- 會講笑話
- 係唔同事物揾到關聯,誇大佢地嘅共同點同矛盾點,講到有品味,蘊含真理嘅笑話
- 唔讀書同有創意冇直接關係
- 創造由模仿開始
- 就算一開始同大家一樣,只要附加其他價值,令佢昇華到另一層級就係創新
- 創意唔會憑空出現
- 交涉技巧係對研究人員黎講,都係相當重要嘅能力
- 因為有時研究人員未必有足夠嘅道具
- 要訓練學生養成思考現實問題嘅習慣,並動手去做嘅能力
- 先可以培養到研究人員
- 背點樣用公式,係訓練唔到思考嘅能力
- 諗例題並解決佢,係加深理解問題嘅好方法
- 要自己設計問題俾自己,可以算係自尋煩惱
- 因此想加深理解問題,必需要有熱情,耐性,同足夠嘅能力
- 記憶力是創造力、企劃力的基礎
- 就算記憶好好,「提取」唔到記憶都冇用
- 必需要融會貫通,整合入現有嘅知識
- ED基本功必需不斷練習先可以獲得
- 「填鴨式教育」都有佢嘅好處
- 就算記憶好好,「提取」唔到記憶都冇用
電腦正在挑戰人
- 人唔係各方面都比機器優勝
- 人強在解決問題嘅能力
- 理解現況,從中設定出最佳目標
- 懂得設定出可能解答,並利用解答產生有價值嘅問題
- 思考出解決問題嘅方法
- 人同電腦都係計算嘅機器
- 只要人嘅思考係基於物理現象,總有一日就可以用電腦模擬
- 直覺都係計算嘅一種,只係我地唔知道自己點樣計算出黎
- 電腦暫時未有「框架問題嘅能力」
- 與不同領域的人做知識上的決鬥
- 保持對未知事物同比自己優秀嘅人嘅感受性
- 同自己專業以外嘅人聊天,聽佢地嘅說話
- 要專心同人對話
- 同自己專業以外嘅人聊天,聽佢地嘅說話
- 毫無目的嘅談話並冇意義,要以自己主場知識同經驗應對
- 保持對未知事物同比自己優秀嘅人嘅感受性
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說服別人
- 創意同成果必須讓人知道先有意義
- Presentation
- 引言唔應該長
- 會太悶
- 先講最重要嘅内容
- 可以隨時結束,應變唔夠時間E個問題
- 結果更勝千言萬語
- 只要內容正確,發表時唔係咁周密都冇所謂
- 唔洗咁在意自己發音唔正,唔夠流暢
- 用簡單嘅字句反而更好,觀眾更易明
- 引言唔應該長
- 不要說明後再說服,要說服後再說明
- 如果人地本身唔信,你講得幾好都聽唔入耳
- 如果聽眾對內容認識五到六成,而講者可以講四到五成嘅未知知識,聽眾就容易被說服
- 可以幫聽眾更容易將新知識link up舊知識
- 可以引用一D日常生活嘅比喻去解釋
- 讓人理解嘅竅門在於
- 引起對方興趣同關心
- 清楚描述觀念嘅本質
- 講野要保持自信
- 謹慎保留
- 自己都唔信嘅話,係冇可能說服到人
- 保持樂觀
- 稱讚會使人成長
- 討論
- 先釐清爭論點
- 揾出雙方意見d差異最大之處,然後諗出一個簡單例子讓差異清楚浮現
- 揾到爭論點,再客觀提出意見
- 小心用詞,避免引起不滿,令雙方注意力放係冇建設性嘅地方
- 一開頭用否定詞(例如but)會引起對方警戒
- 先釐清爭論點
- 比喻
- 如果係黎說明同埋幫助跳躍性思考,但唔可以用黎證明任何野
- 名字都係比喻嘅一種
- 幫人估計事物嘅本質
- 英文好到「以外國人來說得很溜」的程度就可以了
- 人地讚你英文講得好,其實係未夠好
- 好似你唔會讚本地人講廣東話講得好
- 如果英文流暢到一定程度,但係有D位講錯野,反而比初學者更難得到他人原諒
- 唔知你係講錯野,以為你真係咁mean
- 程度去到「以外國人來說得很溜」就得
- 人地讚你英文講得好,其實係未夠好
- 增強英文會話的秘訣
- 發音好聽嘅秘訣係講得快
- 要張大口,大聲講出黎,唔好俾任何一個音蒙混過去,咁先可以進步
- 唔好係心入面translate,要用英文理解英文
- 因為語法唔同,好可能要聽曬成句先translate到,係對話中,delay會太大,跟唔上其他人講嘅野
- 練習技巧
- 唔好full power,唔好集中咁聽英文,用backgroud process咁聽
- 例如一邊做家務一邊聽
- 寫論文與說服別人的文章
- 如果冇講故事嘅能力,讀者即使讀過都無法獲得資訊
- 一個單元講一件事
- 一個段落一個論點
- 用詞都要小心選擇
- 當推理小說咁寫
- 要有「起承轉合」
- 起
- 要先引起讀者好奇
- 承
- 假設要順理成章,令人覺得自然
- 同主題冇關嘅方法,比較,背景等描述會令讀者混亂,最好唔好加入去
- 轉
- 一步步透露核心想法
- 說明想法係研究中可以發揮咩作用,以及產生咩結果
- 合
- 一股作氣提出最重要嘅成果
- 帶俾讀者強烈嘅震撼感
- 令讀者會想用個研究成果係唔同嘅場景
- 一股作氣提出最重要嘅成果
- 起
- 唔一定要跟「起承轉合」E個次序,但一定要齊
- 文章嘅優劣唔在於文字,在於構想力同結構力
- 構想力係講故事嘅能力
- 構成力係部署嘅能力
- 避免用同一字𢑥表達唔同意義
- 用唔同字𢑥可以show off文采,但係說明事物嘅時候並冇必要
- 避免放上有規則嘅圖,但規則同說明嘅主題冇關
- 少用連接詞,令文章更加乾淨俐落
- 要有「起承轉合」
- 提案書要簡單到對方能說明給他的上司聽
- 好似搞start up咁處理提案
- 要批個proposal始終要經過上司嘅上司,甚至係老闆
- 所以target audience 除左係上司之外,要仲上司嘅上司
- *先有計劃同資金,之後再成立組織
- Presentation
- 唔好花太多時間準備講稿
- 緊張嘅心情可以令情緒更高昂,氣氛更好
- 我覺得唔洗用E個方法令自己特別緊張
- 緊張嘅心情可以令情緒更高昂,氣氛更好
- 簡報要留伏筆,咁演講先吸引到人地注意
- 簡報只係輔助(visual aids material)
- 簡報要設計成:剩係睇簡報係睇唔明,要配合演講者先明
- 唔好俾觀眾放太多attention係簡報上面
- 唔好花太多時間準備講稿
- 細路學英文唔好太早
- 要等佢思考能力鞏固之後
決斷和明示的速度要快
- 日本
- 需要以更敏捷去處理危機
- 太官僚主義,唔能夠物盡其用咁解決問題
- 太過注重他人嘅諗法
- 主張唔夠明確
- 做野唔夠主動
- 要去除「日本獨有」嘅驕傲
- 要以世界為目標
- 只要係好主意,係咪日本人諗,跟本唔重要
- 怕做決定
- 美國
- 無論職位幾高,冇專業知識,人地就唔理你
- 思考要簡單直接
- 競爭意識越高,研究成功嘅機率越高
- 一群客客氣氣嘅人聚埋一齊通常做唔到D咩
- 網路將重新建構社會
- 不順利的時候──乾脆一點,換個方向吧
- 任何位置,任何時刻,都應全力以赴
- 換工作係認識自己實力嘅機會
- 評價原本就是主觀下的產物,唔洗懶客觀
- 現實好多問題好難有所謂嘅「客觀準則」
- 準則係人定,反映左定立者嘅主觀意見
- 評價最重要係有冇take action去improve
- 現實好多問題好難有所謂嘅「客觀準則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