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

一個運動記者追逐名利多年,得知以往嘅大學教授病重之後,就固定每星期二去探佢。本書就係講佢地最後十四個星期嘅對話。

遺憾

社會文化唔鼓勵人思考生命,每人每日忙住千頭萬緒的瑣事,日子一日一日過去,冇思考過對自己重要嘅野,最後留低遺憾。

退後一步,冷眼旁觀自己嘅生活,作出反思。

學會死亡,才能學會活著

你要知道自己會死,並且隨時做好準備。在活著嘅時候,就可以真正投入。

無人真的相信自己會死。

我們大都像是在夢遊,係半醒半睡中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嘅事,冇完全體驗這個世界。

家庭

精神上的安全感,冇其他野可以取代

超然而不執著

不執著嘅意思,唔係控制自己嘅感覺,而係要全心投入這些情緒,完完全全咁體驗,認知後脫離,俾感覺同經驗穿透自己。

擁抱衰老

年老令人了解死亡嘅積極面,因些更懂得好好過活。

若找到生命嘅意義,你唔會想重新黎過,會想要繼續向前,想要睇得更多,做得更多。

老年人不可能不羨慕年輕人,但重點係接受自己,並且樂在其中。

金錢無法取代温柔

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,特別係自己嘅時間。

人唔需要有太大的才能,就可以贏得自尊。

人要全神貫注,同眼前嘅人同在。

唔係要向對方推銷D咩,唔係要收買人心,唔係要滿足自己嘅虛榮感,而係要真正嘅聆聽。

婚姻

會受到考驗,發現自己是誰,發現對方是誰,以及兩人如何相處,或兩人合不來。

  • 尊重對方
  • 學會折衷
  • 要開誠佈公
  • 要有相近嘅價值觀

不要被文化所欺騙

  • 人只有受到威脅才變得醜惡,文化令人以金錢為上,變得自私
  • 不要讓社會決定真正對你重要的事

別太快放手,也別死撐太久

寬恕

  • 不單要寬恕別人,也要寬恕自己
  • 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,寬恕自己本應去做嘅事

人跟人嘅關係冇公式可言,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,為雙方留下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