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盛和夫的哲學:人為什麼活著

E本係稻盛和夫寫自己人生觀嘅書,可以睇到佢好受佛教影響。書中冇講到D咩特別有趣嘅道理,論證不但唔嚴謹,仲有邏輯問題。
本書唔係好好睇,不過一個人肯花時間整理自己嘅人生觀,其實都幾難得。

人類存在與生存的價值

  • 存在非偶然,存在本身就有價值
  • 人可以思考,比存在嘅價值更大

宇宙

  • 「宇宙法則」推動萬物成長發展

心智

  • 人生係提升心智嘅過程
  • 無論成功定失敗,都係人生嘅考驗

造物主

  • 「造物主」就係「宇宙法則」
  • 人有自由意志
  • 「煩惱」係人類為左保住自己嘅肉體而產生嘅欲望同本能

欲望

  • 六大煩惱
      • 因驕慢膚淺,而引起憤怒言行
      • 係無常嘅世界妄想永恆不變
      • 傲慢不遜的心
      • 懷疑真理的心
      • 以負面觀點看待諸事的心

意識與靈魂

  • 經驗同意識儲存係靈魂入面,有轉世同前世嘅存在
  • 轉生係為左再度磨練自己嘅心智,提升自己嘅人性
    • 因此人不但要去此生嘅自己負責,仲要對來世嘅自己負責

科學

  • 意識引導生物演化
  • 唔好單用科學,都要用哲學解釋事物

人類的本性

  • 人非善,並非惡
  • 過份擴展自由會做成破壞

自由

  • 「惡」係人為左生存做出嘅行為所累積出黎嘅結果
  • 動惡念,做壞事係濫用自由嘅結果

青少年犯罪

  • 與兄弟姐妹互動,可以學到社會基本人際關係法則
  • 貧窮嘅環境教識孩子控制自己嘅慾望,減少左青少年犯罪
  • 比起「培養自由嘅個性」,應該先教育小孩「明辨是非」

人生的目的

  • 人老後,想要保護衰老嘅肉體,變得自私同執著,人格品質反而冇成長
  • 有名有利,同波瀾萬丈嘅人生,都唔能夠提升靈魂嘅價值
    • 只有做左幾多嘅善行先可以
  • 如何努力提升
    • 布施
      • 為界盡一已之力
    • 持戒
      • 壓抑我執,自私之心
    • 忍辱
      • 係世事無常,大起大落嘅人生中忍耐
    • 精進
      • 全心全力勞動

命運與因果報應

  • 行善可以改變命運
  • 善心會同「宇宙意識」波動一致,令事事順利
  • 順利發展時就不再努力,做成衰敗同沒落

人生的考驗

  • 認為成功係自己贏返黎嘅人,會把慾望養大
    • 忘記謙虛同樸實嘅努力,跌進衰退,沒落嘅窘境

苦惱與憎恨

  • 深思熟慮唔等於煩惱
    • 深思熟慮
      • 有答案,做好對策,就不再思考同一個問題。
      • 決策後,只能聽天由命
    • 煩惱
      • 決策後,依然擔心結果
  • 如何做到「不去煩惱」
    1. 有時間煩惱,就比別人加部努力工作
    2. 保持謙虛絕不驕傲
    3. 每日自我反省
    4. 知足,感恩自己活在人間
    5. 秉持寧可他人比自己好嘅利他心而活

逆境

  • 講西鄉隆盛嘅故事
  • 「知識,見識,膽識」
    • 逆境鍛練膽識
  • 有大公無私嘅理由,勇氣自然湧現
  • 凡事只考慮個人利害得失,往往因而失去了執行嘅勇氣

情與理

  • 理性判斷,用感性執行
    • 用理性執行,會冇人願意跟隨你工作

勤勞

  • 勞動並非只係為左報酬,更可以透肻控制慾望去鍛練人嘅心智

宗教與死亡

  • 科技消除左對自然嘅恐懼,令宗教失去必要性
    • 失去宗教做成心靈空虛,人轉而尋找神秘事物
  • 人老後,比較易接受宗教
  • 人唔相信死後有靈魂嘅存在,做成宗教嘅衰退
  • 冇宗教嘅人,聚焦係死亡肉體承受嘅痛苦
  • 有宗教嘅人,主要係「死後不知靈魂會去哪𥚃」嘅徬徨

共生與競爭

  • 「弱肉強食」唔係自然法則,「適者生存」先係
  • 大愛同小愛都係生存必要嘅野
    • 小愛係保護自己嘅自私
    • 用大愛限制小愛,避免破壞共生,做成環境嘅毀滅

知足之道

  • 控制自己生存嘅欲望,設法同整個大環境共生

我走過的路

  • 十三歲時差點因肺結核而死,開始相信肺結核係因壞嘅意念而生
  • 係心中描繪善念去解救自己,思考咩係善同美
  • 進入社會後,開始親近佛教
  • 由淨土宗轉去禪宗
    • 因理念接近,更加想去出家
  • 要臨災難,係清除過去業障嘅時刻
  • 認為60到80歲,要開始為死亡做準備,因此出家
  • 宗教令佢對死亡冇恐懼,認為死只係另一旅程嘅開始
  • 因師父嘅訓誨,出家後回到社會貢獻